?朝霞初绽的吉安县敦厚镇仓田村,村党支部书记彭小江穿梭在蔬菜大棚间,身后跟着一支年轻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他们或拿着测量尺规划新棚,或捧着技术手册讨论种植方案。“这茬辣椒苗得再追肥一次、老赵家的滴灌设备装得不错……”彭小江的“碎碎念”与鸟语虫鸣交融,交织成清晨的快乐乐章。
这样的场景,是吉安县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县以“头雁领航储雁兴村”行动为抓手,在“选育管用”上下功夫,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头雁”领航更有力、“群雁”齐飞有方向。
优“选”:从田间挖掘“土专家”
25岁的返乡创业青年毛远翔,从一名普通的村级后备干部成长为吉安县天河镇天河社区的“当家人”。他凭借自己对中蜂养殖技术的刻苦钻研,3年内养殖的蜂群从200箱发展到1100箱,合作社吸纳103户脱贫户和44户一般农户加入,年营业收入900万元,直接带动蜂农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
吉安县实施“沃土育才”双引擎计划,“田间选苗”与“活水润田”双管齐下,通过建立“县级备案管理”“动态补缺”制度,建立“一人一档”信息库,把一批思想政治素******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土专家”吸纳进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通过“村推镇审县备案”三级筛选,建立动态更新的“雏雁池”。
“今年以来,我们从田间地头挖掘出32名产业致富带头人,从外地动员了363名返乡创业人才回乡,目前有15******组织部副部长李小兰感慨,“这些能深深扎根泥土的书记能读懂田埂文化,外地动员回来的书记更知道家乡需要什么。”
重“育”:将提能作为“硬指标”
晨光熹微的浬田镇,村党支部书记丁菲礼站在鸡舍前,身后是一片叽叽喳喳的“海洋”。“这饲料配方是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摸索出来的,成本降低、鸡还壮实!”他正手把手教着结对帮扶的薄弱村的代表们。这场“跨村结对”现场会上,粪便发酵的技术要点、疫苗注射的时间表,都被详细记录在各与会人员的笔记本上。
这是吉安县******组织部门牵头,联合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中心等部门,根据群众需求每月安排各类课程。
“兴村学堂”成员、全国劳模肖章瑛,正带领学员在葡萄园里修剪枝条。“这棵苗去年挂果10斤,按照今年的长势,产量得翻一番!”他耐心讲解道。2025年,吉安县创新打造“田间课堂”“云端微课”“流动党校”三大教育培训矩阵,累计开展专业化培训12场次,切实提升“头雁”带富能力。
善“管”:用制度点燃“新引擎”
“2024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偏低,可用于村里公益事业的少之又少!”永和镇习家村党支部书记刘银华红着脸看完村党组织书记职级认定表,转身便前往隔壁的锦源村“取经”。原来,吉安县设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突出贡献奖,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与村干部绩效报酬挂钩,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不久前,永和镇党委书记王圣博发现锦源村党支部书记曾昭体愁眉不展,立即上门与其开展谈心。得知曾昭体因壮大村级产业存有资金缺口而焦虑失眠,王圣博当场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开通绿色通道,短短一周100万元低息贷款就到账了,曾昭体现在逢人就夸组织就是“后盾”。
一手抓责任,一手抓激励。该县在推行乡镇党委书记“三必谈”(任职调整、重要节点、苗头风险)制度的同时,健全完善“五级可晋可退”职级管理机制,以村党组织书记任职年限和考核成绩为依据,对全县282名村书记进行审核、定级,并实行动态调整,持续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激情。
活“用”:让激励成为“助推器”
“以前干好干坏一个样,现在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好,一年可以多1万元,干好了职级还能晋升,同样跟待遇挂钩,干起来更有奔头!”横江镇横溪村党支部书记肖光明算起待遇账。吉安县积极探索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建立“五级可晋可退”职级管理体系,推行“基本薪酬+绩效奖励+增收奖励+职级薪酬”制度,设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突出贡献奖,有效激发了村党组织书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动力。
******大学生还足!”肖光明一脸开心地说道。
更让人振奋的是职业晋升通道的打通。近年来,该县11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通过“五类人员”考试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事业单位,35人当选“两代表一委员”。
从“泥腿子”到“白领化”,从“单打独斗”到“群雁齐飞”,吉安县以专业化管理重塑乡村治理生态,一枝“懂农业的铿锵玫瑰”在田野绽放,更多“爱农村的青年才俊”逐梦乡野,以“头雁”之姿书写乡村振兴的壮美诗篇。(殷姿、龙耀明)